沙耆生平

八、再见欧洲

    

  郭凤西    

伦敦有个比利时人名叫路易卡奴(Louis Cheno), 做艺术中介的,1946年3月1日,沙耆写信请他安排在伦敦开画展。三星期以后路易回信说,很抱歉未能及早回信,因为要找一家像样的画廊。

伦敦画廊的主任(Le directeur de la London Gallery)是他朋友,已经准备好为他开画展,当然,要先看到他的几件作品才行。于是说:

[在这种情况下,你想最好的办法是不是你带两三幅画来;同时我可以帮你先拿到一点画像的定单,既然你喜欢廉价多销。

[非常抱歉,无法安排你住在舍下,一旦你来的日期确定,我可以为你预定一个价钱公道的住处,恐怕你得准备五千比郎的消费,在你能有卖画的收入之前]。

这时沙耆的精神状态不但正常,而且是很会精打细算的;画的销路不成问题,他要价廉多销;还要紧缩开支。谁能料竟在半年以后,旧病复发,在大使馆的安排下送回国去。

这第二次发病是什么时候?情况怎样?住什么医院治疗?有没有人照顾?什么人送他上船?这些问题我们花过许多工夫都未能查出线索。

我们只能说1946年,沙耆在欧洲画坛已经站稳了脚步,正可长驱直入,一展他生平的抱负;但不幸精神的压力一再升高,旧病复发,结束了他在欧洲画坛的锦绣前程。

1946年秋,沙耆第二次病发回国,史蒂凡和巴尔杜诗等好友都无所知,后来史蒂凡收到沙耆寄来的一张卡片,凭他现在的记忆,似乎说"在船上看着红海岸边的时候,想到和你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

史蒂凡不能确定这几张卡片是沙耆自己写的,还是别人代笔,也不记得是从哪里寄出来的,却喃喃地重复那两句老话:

[沙耆呀,光干活,不吃不喝!

[沙耆呀,主观又固执,他要的东西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