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耆入学不久,蒋仁也来到了,他是在中国已经完成了美术系的教育,有了妻子儿女和事业,才出国留学的。自费出来,为了节省费用,不久就搬到华侨刘树镜家中居住。刘先生是山东烟台人,从德国转来,贩卖他们烟台出的织棉花边,人挺热情;他家有空房间,蒋仁住进去对他们也有方便。
沙耆觉得自己也应该换个住的地方。学校附近是布鲁赛尔的文化中心,古老的建筑、文化活动场所、文物市场等等,都在附近。他决定在附近找个合适的住所。有空就在这一带的大街小巷行走。终于被他找到了。
六青年街五号(Rue des six jeunes homes, 5)是一栋三层楼的老房子,虽然陈旧,格调很好,闹中取静,小巷出来就是大马路。
每天沙耆从家中去学校,一出巷口就是宽敞的摄政路(Rue de la Regence),两旁树木花草,中间有电车叮当驶过;横过马路是沙布隆圣母院(Notre Dame de Sablon)往下走就是大沙布隆广场(Place du Grand Sablon)、有名的古董街。广场四周古董店如麒节比,每逢周末又有古董集市、摆满了摊位;穿过广场顺右首是一条下坡的勒布街(Rue J.Lebeau),两边是古董家具店;走到底右首有一个石阶,上去就是比京最大的阿丽拜一世图画馆(Bibliotheque Albert I);左转穿过桥洞是医院街(Rue de I'Hopital)两边尽是乐器店、书店;右首五十公尺便是"黄金方场"(La Grand-Place);左首二十公尺是著名的"小孩撒尿"(Manneken Pis),走到尽头是学校那条"南大街"(Rue du Midi)左转几步就到了学校。
这一路行来,上上下下,弯弯曲曲,满眼尽是古董、艺品、图书、文物;不时又有糖果、糕饼、鲜花店摊出现,比京最有名的甜点店也在这里。
沙耆由家中出来从容地走、一刻钟便到学校;悠闲地逛时间无可估计、整天也逛不完。艺术家们都喜欢来这样的区域寻宝,而沙耆就在这里一住九年。他不时买一些旧书刊、画片、剔花刺绣(此地著名的手工艺术),甚至糖果,寄给国内的老师、亲友。
沙耆在学校里他埋首工作,不大参与青年人的热闹,常常带着画具或书包独来独往,在中国同学圈子里,偶尔也参加一点团体活动。头一年才到不久,中国驻法大使馆、邀请全欧留学生、参观巴黎的国际美术技术展,他也去了。他们被招待在巴黎铁塔上的饭店聚餐。有一张合影,沙耆在上面加注,签名是用的"吉留" ,刚到的时候还偶尔使用这个名字。
蒋仁在比国的时候,二人走得较近;蒋仁去巴黎以后,他就很少与中国人往来。
沙耆搬到六青年街五号以后,直至抱病回国,再没搬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