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生平

一、初抵异国

   郭凤西    

象同年代的中国学生到欧洲留学的一样,沙耆也是乘船来的。他于1936年年底从上海搭船,经过新加坡、通过苏伊士运河到意大利、再到马赛下船登陆。一个月的海上生活,并不寂寞,除了沿途停靠的口岸可以下船游览,最幸运的是在船上遇到一位法文老师,学到一些日常应用的语句。

从马塞搭火车经巴黎、转到布鲁赛尔,要一昼夜的车程,幸而一下车就有中国同胞来接了。

驻比公使谢寿康原来是中大文学院院长,是徐悲鸿的老友,吴作人在中大作旁听生时受他赏识,留比期间他们更加亲近。沙耆的行程也早经吴先生奉告并拜托照料;还有一位经营礼品生意的王振纲先生,一向关心留学生,吴作人和他交情很好,也早已通过信息。

他们已帮他找好住处,又陪他去市政府办理居留手续。他拿的是留学生护照,还未在学校注册,市政府给了两个月的居留期限,学校注册以后再去延期。这本是一般情况;他却有点紧张,因为这一学年已过去一半,还能不能注册?得赶快告知吴先生预作沟通;中大的蒋仁,原来计划一起来比利时的,上船没有?一时忧心忡忡,忐忑不安起来。

沙耆回到住处,稍微安顿一下,就到门外走走。

比国的冬天又湿又冷,到处灰灰暗暗的;路旁的树木大都只剩下枯枝;行人穿得又厚又肿:帽子、围巾、大衣、靴子,看不出他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即景和人群。

个人回到住处的凄凉;父母的叮嘱和期盼,家人亲友的关注,种种无尽的情怀。

这就是那个他向往已久的地方,并不完全陌生的城市。他要在这里学习西洋的绘画技巧和各种知识,他的心情是既沉重又兴奋;他是天生画画的料子。从小他是那么热衷于绘画、那么执着、那么锲而不舍。在中国他已经打下了厚实的底子;他有旺盛的年轻活力,不怕吃苦,一定要画出自己的名堂来,别的事都可以暂且放开,想到这里他的热血鼎沸了。

二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生来欧洲留学蔚成风气;比利时是西欧的文明小国,专程到这里来学习的,人数也很可观。1930年前后光是鲁汶大学(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中国学生就不止二百。其它城市像烈日(Liege)、根特(Gent)、安特卫埠(Antwepen)、查勒瓦(Charleroi),都有中国留学生。除了庚款的奖学金、还有教会的奖助;但是大部分都是自费来的。虽然从家中带来一笔学费,但像所有中国留学生一样,他要咬紧牙关、把钱花在最必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