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研究

沙耆作品集——序

   陈浩 

 

20世纪前期,作为舶来艺术的油画在中国逐步水土化,成为表现社会现实和画家情感的重要语言,其间出现了一大批勇猛精进、志愿无倦的杰出艺术家,沙耆 (1914—2005)便是其中不应被忽略的一位。 沙音早年先后就读于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在现代美术教育初兴之际,曾亲炙刘海粟、林风眠与徐悲鸿三位大家不同的艺术理念。 1936年底,他经由徐悲 鸿的推荐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师从于著名的新写实派画家、皇家美院院长巴思天教授。留学期间,沙盲对欧洲绘画传统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磨硕出扎实的写实造型功力,于此同时,对表现主义、野兽派等西方近现代艺术流派的浓厚兴趣和对东方意蕴的探索,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而独特的印记。 旅欧十年,沙盲的作品普与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共同展出术界的高度评价,但由于框患精神疾病, 自1946年回国后,他的主潮。然而,孤寂和清贫都未曾消磨掉沙盲对艺术的执着认定年代后的晚年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也曾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得到当地艺直蛰居家乡浙江鄂县,远离了艺术界他的创作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并在80年代后的晚年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浙江省博物馆与沙耆的渊源起始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其时,他的族兄沙孟海先生整理了一部分沙盲日作,以沙盲母亲的名义捐赠浙江省文管会,转而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使这些珍贵的画作得以在浩劫中留存下来c1983年,浙江省博物馆携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和浙江美术学院,在杭州、上海、北京三地相继推出“沙盲画展”,展出了其中的部分作品,画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沉寂多年、几为世人所遗忘的沙盲,由此也重新进入了美术界的视野。 90年代后,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对于沙盲艺术的收藏与研究己渐次展开,其坎坷而传奇的人生历程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c然而,由于长久的埋没,关于沙盲的艺术道蹈和创作理念,依然存有许多历史的缺失与盲点,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与探讨。2014年正值沙盲诞辰100周年,我们特将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沙营油画、水彩、素描作品共计72件(组)汇集出版‘这些作品大部分创作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中期到4D年代未期,代表着画家早年的艺术面貌,有着重要的学术和文献意义。 谨以此集作为对这位历经磨难的杰出艺术家的纪念,同时,我们也企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地推进对沙言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艺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