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研究

沙耆晚期绘画与凡·高绘画的比较

 

     郑 林    

     武汉市湖北大学美术系    

          

     

(武汉市湖北大学美术系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沙耆是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的人生遭遇、艺术热情和作品风格等都与凡·高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沙耆晚期绘画与凡·高画的相同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沙耆晚期绘画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表现;和谐;朴实;象征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444X(2005)04- 0047- 04

     沙耆,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的人生遭遇、艺术热情和作品风格,使人不约而同的想起那位西方艺术史上的英雄人物一一凡·高。从许多角度来看,他们之间确实有些相似之处,"……沙老的那些作品,有着凡·高般的绚烂和奔放,有着相近的刺痛人心的炽热与疯狂。"[1]这里把沙耆晚期绘画和凡·高绘画作一番比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沙耆的油画艺术。

     

一、表现情感的直接性

凡·高说"我的笔触全无章法可言。我以凌乱的笔调袭击画布,而让它们听其自然。"[2]这既能说明凡·高绘画的特点,又传神的描述着沙耆晚期绘画。欣赏沙耆的晚期作品能够更多地体会到这种"袭击"的感觉。"有些作品则呈现出激动不己的心理状态:用笔纵横捭阖,不顾对象本身的造型,形成了混浊的笔触结组。我们可以本能地感受到,这是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挥洒而就的。"[3]这种"袭击"过程正是艺术家在表现情感过程中急迫的和无法修饰的真实心境。正如凡·高书信中所言"感情有时非常强烈,使人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4]他们艺术的最大相似之处是笔触看似的漫不经心和不修边幅,近似的痛苦经历和疾病折磨造就了类似的艺术风格。但隐藏在这背后的,支撑着他们艺术世界的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类似之处一一对艺术的热情和执著。没有这种热情和执著,我们就看不到他们的艺术。对笔触、色彩的近乎挥霍的使用,体现了他们表现情感的直接性。人们说凡·高"画出血红的树木,草绿的天空和桔黄的脸庞"[5],我们也能从沙耆的晚期画中看到这种极端的表现,形象在表现性强的作品中的地位己经让位于与情感表现组合的更为亲密的形式语言;在色调范围内,早期绘画中的色彩有条不紊的明度和冷暖微妙差异被激烈的纯色所代替,"在这些画上,红色、黑色和蓝色得到了一再的发挥……使人想起了波德莱尔用词语所做出的那种色彩组合,例如:'黑色的夜晚,红色的黎明';'黑色的空无,血色的残阳,"。[6](见图一)

    

     

二、对画面和谐的追求

 

"'形式'不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它同时也应该是被实现的一个目的。……手段本身也是美,手段本身也是审美的对象和欣赏的内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看,如何表现是比表现什么更具审美价值的东西。"[7]对这种手段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形式的探讨,对画面和谐的追求。

"凡·高其实是位极其理性的艺术家。"[18]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画面的和谐,特别关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他用生涩、干燥、挑衅的颜色,在对立中求得和谐。"[9]"即使是忘我地投入绘画之中时,文森特也未停止过对平衡、秩序和理智的明显考虑。"[10] "土地和树叶全是紫色,衬着一片黄天;然后是赫红色的土壤和带有粉红的绿天。" [11]"黄紫之间过渡的即时对比刺激到眼睛时,白色的裤子能让眼睛有片刻的休息且暂时分散注意力。"[12]他在狂热中的冷静的思考构建了一幅幅惊人的色彩作品。而这种强烈的对比与微妙的和谐同样可以从沙耆的晚期作品中得到,他早年获得的绘画基木规则,如构图、色彩、人体结构等,不但存在于他清醒时完成的画里,也存在于他狂乱时作的画中"。[13]我们试比较沙耆的作品《有绿水瓶的静物》(见图二)与凡·高的《卧室》。   

水瓶先以纯绿色画出,然后是纯红色的水果,窗帘和窗为纯蓝和黄,白色的水壶,形成了开始的强烈的对比关系:竖行的绿色块,横排的红色圈,白色块和窗帘、窗的蓝色块、黄色块.,最下部的深色块以及墙面的白色块。其中的补色组合有:红--绿,蓝--黄(橙),黑--白。为了加强各纯色区域的联系,沙耆在绿色上部画出黄点与上部窗户的黄形成和谐关系。绿色下部用红点与水果的红相协调;在水壶和墙的白色上少量的黄、绿使画面各部分之间在对比的同时产生了和谐。此外.蓝色上的黄,深色台布上的红、棕等莫不如此。我们再看看凡·高的《卧室》》(见图三).

    

在凡·高的书言中有记载"墙壁是淡紫罗兰色。地面是砖红色。床和椅子的木头是鲜奶油般的黄色,被单和枕头是淡淡的发绿的柠檬色。床单是大红色,窗子是绿色。梳妆台是橙色。水盆是蓝色。门是淡紫色。……门框一一因为画中毫无白色--将是白色。"[14]画面有四组补色:绿--红、橙--蓝、黄一一紫、黑--白。这些互补的色彩在位置面积上极尽考究.,而且互相穿插,互相影响,形成统一的关系。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晚年的沙耆和凡·高一样极具理性作画能力。在他的画面中仍有细节,只是那不是形象的细节,而是画面中形式层面的细节。有的地方他大肆挥洒,有的地方他精心刻划,小心翼翼的刮去较厚的颜料,追求着色彩的层次,肌理的厚薄和画面整体的详略、疏密、空与实。他之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能够安静下来,正因为他在思考画面中的许多问题。"诚如当地乡亲所言:'沙耆患有神经病。但惟独艺术这根神经却异常健全旺盛。'"[15]他对情感的表现是无意识的,但对画面关系的审视时其目标明确,相对较直观。一幅画完成了,.表明他在画上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对比与和谐关系,正如凡·高的告诫:"不要以为我拼命工作.使自己进入一种发狂的状态。相反,请记住,我被一个微妙的色彩平衡所吸引。[16]这种由语言组成的整体又能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作者无法借助于其他形式予以表述的情感内涵。沙耆称这种活动是"为了好看",.所以他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

     

三、朴实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

 

朴实是凡·高与沙耆绘画的共同写照。"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似:他们来自农村,接受农民,喜爱大自然,他们都属于农民的世界。"[17]诚然,沙耆自比利时回国之后,在家乡宁波鄞县沙村一待就是四、五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岁月里,他与农民朝夕相伴,必然造就了朴实的沙耆艺术。这种朴实源于作者诚实的内心,源于他对农村朴实的爱。正如凡·高是画家中"第一个发现了断株残茬、灌木树篱和庄稼地之美.,发现了多节的橄榄枝和深色的火焰般的柏树的形状之美。"[18]他在书信中说"我所画的是在其抽象之外,一个相当粗糙且不堪入目的真相,但是却有农村的品质,土地的气息。"[19](见图四)

    

整个晚期沙耆的绘画就是如此。"他画的都是极平常.,极普通的农村景色,但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不会无动于衷,而会被它引到画面的深处,引入他的创造的境界之中。"[20](见图五)

    

早期作品中他己对现实的真诚关怀,流露出真实的心灵。在晚期近乎抽象的绘画中,朴实是以单纯的色彩与单纯的笔触最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忠于和热爱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凡·高尽量使自己不带预先的构想,沙耆也逐渐摆脱早期的影响,对外界的纷扰置之不理。"无求品自高',这种'品',就是真实与朴实的混合体。

     

四、形象的象征性

 

对形象象征性的使用使沙耆与凡·高艺术极为相近。"凡·高认为形象的象征价值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他是最早的艺术家之一。他所关心的一一如他所说的一一'不止是绿色的风景和花卉。'受到教士的思想和说话方式的制约,他不断地、确实坚实不移地在书信中用隐喻表现自己。"[21]虽然他们对象征题材的选择范围、寄托情感的方式和思维模式不尽相同,但观众在解读他们作品时面临的来自象征意义的挑战是相同的。在凡·高画中"收割者象征死亡……空椅象征一个密友不在身边....一个鸟窝、一幢房屋、一张椅、鞋、在劳动的农人(播种或收割)、乌鸦、太阳和向日葵--所有这一切成为凡·高达到一种象征的手段。"[22]无法考证的是,沙耆笔下的静物如花卉、水果是否也与凡·高笔下的万事万物一样均被涂上象征的色彩和隐含的喻意,但"他是一个熟知西方的象征图像系统的人,他反复地画头颅骨,……是对生命问题的焦虑和困惑的一种表达。"[23]"他反复画的'裸女与马,(见图六), 

    

即代表私奔,又可谐音为'骂妻'。《沙耆八五年》描绘了被杀的倒悬梁上的鸡和苹果,'沙耆'可读作'杀鸡',再化作'杀妻',而苹果则即代表诱惑又表示爱情。"[24]在这些画中,这些象征意义是相当明显的。

我们也要看到沙耆与凡·高不尽相同一面。这两个生活在东西方的艺术家,一个用赞美的眼光看世界,对东方的艺术赞叹不己;一个留恋着西方,将在西方学到的东西进行着梳理和转化。但他们的艺术都是中西融合最好的典范。

沙耆就是沙耆,他的心灵世界,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兴趣爱好,他的痛苦人生,他的作品风格都找不到真正相同的人。但他的艺术无疑会丰富中国美术史,特别是当代中国绘画史。这里将他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一个准确的地位,从而使人们对他的绘画艺术形成较鲜明清晰的印象。

 

注释:

     [1] 许江 ,《走向"写"的疯狂》,《新美术》[ J], 1998年4期,P8.

     [2] (美)HerschelChipp著 ,余珊珊译,《欧美现代艺术理论》[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1版

     [3] 周小英,《浪漫对古典--沙耆的早期绘画和晚期绘画》,《中国油画[ J], 1998年3期,P2.

     [4] (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3版,305.

     [5](荷)博戈米拉 韦尔什--奥夫沙罗夫编,刘明毅译,《凡高论》: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5月1版,52.

     [6] 周小英,《浪漫对古典--沙耆的早期绘画和晚期绘画》,《中国油画[ J], 1998年3期,P2.

     [7]贾方舟,《多元与选择》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4月1版,45.

     [8]张强,《迷离错置的影像》,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24.

     [9]雷蒙 柯尼亚等著,徐庆平、卫衍贤译《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6月1版,345.

     [10]雷蒙 柯尼亚等著,徐庆平、卫衍贤译《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6 月1 版,340.

     [11](美) Herschel Chipp著,余珊珊译,《欧美现代艺术理论(1)》,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1版,49.

     [12](美) Herschel Chipp著,余珊珊译,《欧美现代艺术理论(1)》,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1版,34.

     [13]石炯,高昕丹整理,《沙耆油画艺术研讨会》纪要,《新美术》[J], 1998年4期,P27.

     [14](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3版,307.

     [15]徐君萱,《生命的回眸与延伸》,《新美术》[ J], 1998年4期,P7.

     [16]范景中,《辉煌的色彩交响》,《美术之友》[ J], 2002年1期,P26

     [17]许江,《走向"写"的疯狂》,《新美术》[J], 1998年4期,P9.

     [18](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3版,307.

     [19](美) Herschel Chipp著,余珊珊译,《欧美现代艺术理论(1)》,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1版,49.

     [20]邵大箴,《高品格的艺术创造--读沙耆的画》,《新美术》[J], 1998年4期,P5.

     [21](荷) 博戈米拉 韦尔什一奥夫沙罗夫编,刘明毅译,《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5月1版,125.

     [22] (荷) 博戈米拉 韦尔什一奥夫沙罗夫编,刘明毅译,《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5月1版,125.

     [23]严善錞,《沙耆的心理活动及其艺术创作》,《美术观察》[J], 2001年2期,P74.

     [ 24]石炯,高昕丹整理,《沙耆油画艺术研讨会》纪要,《新美术》[ J],1998年4期,P30. 

     

A Comparison Between Sha qis' Latest Works and Van Goghs' Ones

     ZHENG L in

     ( Dept of Fine Art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 Sha qi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oil painter in the oil painting history of China in the modern years. Ther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him and Van Gogh on the experience, enthusiasm and style. This paper tried to facilitat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later achievements of former by comparing their alikeness.

     Key words: expressing harmonious simplicity symb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