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logo.png)
![](img/rw.png)
艾中信
油内作为一种新兴的美术学科,是在五四四斯文化运动中从西方引进的。本(20)世纪20年代,我国最早留学西欧及东瀛的美术家,把素描、油画移植到本土,并创立了正规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其中声名显著者有徐悲鸿先生。当时的青年沙耆,便是徐先生所主持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早期的学生之一。一代宗师徐悲鸿的精湛艺术和严格的造型基本训练,使沙耆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跨出了艺术历程扎实的第一步。 继徐北鸿等第一代赴欧留学生之后,在30年代曾掀起了学习西方油画的高潮,其中留学法国的居多数,赴比利时留学的也不少。德高望重的巴斯天教授当时任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的画室中一时荟萃着不少中国留比学生,青年沙耆也是其中之一。巴斯天教教授是一位遵从弗拉芒传统的写实画家,早年的油画功力已直追伦勃朗,但并不是墨守成规,到中年开始吸收浪漫派和印象派前期的开放笔调,其所作风景、人物,挥洒气如,迄今被公认为都德根母学派创始人,备受尊敬。他在访问中国和印度以后,画风逸趋逸放开朗,深受东方艺术界的据重。 沙耆先生于1937年春自费赴比留学,与吴作人先生、昌霞光先生(侨居巴黎)等同足巴斯天教授的入室弟子。在导师的指导下,沙耆先生学业猛进,其素描、油画及雕塑,均曾获比京巾长亲授之“至高美术金质奖章”,遂为比利时美术界所重观。1939年,沙耆先生毕业时,已享盛名,他继续留比利时从事创作七年,以画自给、而造诣益高,声誉益著,得跻与西欧名画家之林。自此以后、曾多次参加比京阿姆斯持丹展览会及比国50周年纪念美术馆的展出。1942年,在毕底格列地展览时,其杰作《吹笛女》被热心文化事业的比国皇后伊丽沙白所购藏。1945年比国美术院院长蒂加尼主办的展览会,参加者均为欧洲或侨寓欧洲的第一流画家(包括已故逝),沙耆先生也有杰作列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京沦陷时,受德国法西斯反动宣传,社会上竟只知有伪满,却不知有中国。光复之际,比国艺术界举办庆祝展览会,所挂国旗竟无中国一面。沙耆先生富爱国心,见此情况,非常气愤,乃立即亲绘一幅,送比京晚报刊布,以正视听,并在国际文化艺术活动中争得祖国的荣誉和地位。 1946年,沙耆先生回到上海,原本应徐悲鸿先生之聘,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以所学现身于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奈因健康原因未能成行。 沙耆先生的油画,颇得弗拉芒传统的精华,亦有巴斯天的清新,益以中国固有的艺术情趣,其风景、静物、肖像,无论彩色的适用或造型的掌控,都体现者鲜明的个人风貌和水彩的流畅、素描的精到,均为后学的楷模。沙耆先生已将现存的全部作品(油画、水彩。素描等共90余件)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该馆即将这批作品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举办展览会,各地舆论无不翕然称颂。在北京展出期间,吴作人先生为之题词褒美,比利时大使也深表欣赏,并函约画家会晤。奈沙耆先生病体未复,只得谦辞。浙江省博物馆现将沙耆先生作品精印成册,广为发行,已飨同好,其艺术必将产生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