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名称】 一串红

【评析】 沙耆重视写生,重视物体在阳光下、自然光线中的浑然天成的色泽,因此花卉写生在晚年带给他的激情是无与伦比的。犹如梵高一样,沙耆喜爱阳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色,因此户外写生给晚年的沙耆带来了创作的激情。那用刮刀层层堆砌的鲜红和纯绿色彩纵向排列在画面上,色泽在有序的交差、覆盖中渗化、交响,如同向上窜升的火焰。

背景资料:范景中:"沙耆七十年作品回顾展"上海展座谈会(2001年3月20日下午)上指出:说他是中国油画史上的大师,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从这次画展中可以看到他的早期作品与晚年作品有着强烈的对比,他早年的作品都是学院派的,到了晚年以后,他把印象派、野兽派与表现派等东西揉和在一起,融化在一起,画出来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油画,我们过去谈论油画的民族性问题在沙耆先生身上已用不上了。他晚年的作品这么随意,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作品与黄宾虹的画很象,黄宾虹的很多用笔、用墨在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的确,笔法都很象,就好象与黄宾虹殊途同归一样,都进入了一种高超的境界,是一种东方的精神。在橱柜里展出的资料中有"为民族而艺术",他对于这种理论可能毫无兴趣,对于油画要民族化这个问题也不会发表什么高见,他就自己这样画,从几个阶段的渐渐地飞跃,跃到了一种高层次,既是地地道道的油画,又是让人感到中国画的精神在里面。在看画展时,刘曦林老师对我说,他的油画画面不打底色,他在对画布与白颜色在思考,就如国画家对白色宣纸时的思考是一样的。他的油画作品与西方油画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作品有中国东方艺术的韵味,他不是矫揉造作,也不是牵强附会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水油交融的。在这点上,他甚至要比那些有意在搞中西结合的画家搞得还要好。我认为,要从中国油画史来评价的话,在这点上,他有一种很突出的位子,他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了,他是一个杰出的榜样。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一味追求现代性,就是学习运用西方人的东西,自己再想一想,再把中国古代的抽象图案拿过来,结合一下,于是一种现代的东西就来了,无非是西方的,原始的东西。但是沙耆本人虽没有参加到现代艺术潮流当中去,他自己用作品表达出一种现代性来,有份量上的不同,大到什么地步呢?这不是理论问题,这恐怕是绘画的问题,我们从他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看到既有现代的东西,里面有一种很厚重的东西支撑着。你说传统也好,你说东方的精神也好,或者你说是别的东西,总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表现,不是简单地把表现派、印象派、野兽派融合在一起。他用的材料很一般,他的绘画条件,比在座的艺术家所用的材料差多了,但他能画出振奋人心的东西,对人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又能引起我们的沉思。他一步步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自然而然过渡的,不是刻意追求的,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东西,他的作品当中,把个人的感觉与绘画本身多方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这一点给美术史家提供了研究的比较好的素材,他的传统造诣,在古希腊的东西里是很多的。他在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在考虑艺术创作时,经常用传统艺术的语言在思考问题,有时从画面上不大容易看出来,有时从作品中引用的诗,改了前面两句,后面六句照抄。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到了西方,他经常想的也是这些问题,最后这些问题都有机地融合到了他的作品当中,最后通过油画语言来表达出来。我觉得表达得的确非常精彩。沙耆先生长期一个人过着非常孤独的生活,他唯一的乐趣,排遣自己忧郁心情的一种方式,那就是绘画,绘画已作为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已融合在一起了。他跟新闻界离开很远,跟新闻人物毫无关系,恐怕这对于整个艺术界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与教训。大家可以从中思考一些东西。画家对绘画界抱怨,搞史论的对学术界抱怨,无非是大家静不下心来,不能老老实实做点事情,总想欺骗人,最后是欺骗了自己。我想无非是这些东西。看了沙耆的画展,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不管是艺术的本身,对于我们自己准备立什么业也是很有帮助的,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他的造诣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我希望大家对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在中国油画史上,或者中国美术史上给他一个更客观、更恰当的定位,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大师,他所创作的成就确实了不起。尤其是一位经历坎坷的老先生能在晚年画出一批杰作来,他跟黄宾虹可以相提并论的。"

【图像属性】 布面油画

【尺寸】        43.3x32.7 cm

【年代】        1995年

【现存】        私家收藏

【款识】        沙耆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