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临《马拉之死》
【评析】 《马拉之死》是达维特在1793年的古典现实主义代表作。明亮的光线和幽暗的平面背景相对衬,突出了死者歪斜无力的身体、血迹、匕首和双手紧捏的信纸、鹅毛笔等种种细节。有利的构图和明快的涂色都印证着大卫回归古典的理念。沙耆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后因二战滞留欧洲,所受的规范的学院派训练和创作的冲动,催使他不断画画、写生或临摹名画。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沙耆只得根据名画的仿作或印刷品,再次临摹,以体会名画的精髓。沙耆的临摹是细致的,每一块血迹、阴影都得到注意和体现,但落实到画面却是自己的一贯风格,有笔触,色彩粗放,背景的平涂也是快速完成,并没有原作画面上色彩在光线中渐变细节。范景中在《浪漫对古典----沙耆的早期绘画和晚期绘画》一文(《二十世纪最传奇画家--沙耆绘画学术研讨会文集》,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油画学会编辑)中说:"那一时期,沙耆画了大量的肖像和人体,特别是他临摹的《马拉之死》,给我们提供了理解他早期绘画的一条重要线索。循着这一线索,我们也能理解沙耆和塞尚[PauI Cezanne]的关系。关于塞尚的艺术,尽管现在人们对他到底是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有所争论,但在上半个世纪,经过罗杰·弗莱[Roger Fry]的阐发,塞尚的古典主义已成了美术史上的常识,因此,他的古典主义这一方面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我们不难看到,塞尚的坚实的结构和明晰的形式也对沙耆的作品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例如,他在这一时期所画的一幅带有鱼、蔬菜和苹果的静物就是一幅塞尚式的静物。(参见编号___)" 又:法国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达维特(1748-1825)不仅是一个历史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具有朴实、真切感人和充满生气的特色。达维特的好友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义愤,达维特在震惊和悲痛之余创作了《马拉之死》这幅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肖像名作,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再现了马拉之死的场景。马拉倒卧在浴盆中,浴水被鲜血染得殷红,他下垂的手还紧握着鹅毛笔,表明他死前还坚持在战斗的岗位上。作品画风写实,局部刻画详实,构图庄严而古朴,营造出一种深刻的悲情感。
【图像属性】 布面油画
【尺寸】 79.6x70cm
【年代】 1944年
【现存】 浙江博物馆
【款识】 沙耆